当前位置:首页 > 拍客 > 正文

理财规模“旺季不旺” 新发产品业绩基准下限未来或降至2%以下

  • 拍客
  • 2025-02-07 15:46:04
  • 4

  原标题:理财规模“旺季不旺”,新发产品业绩基准下限未来或降至2%以下 |银行理财观察70期

  财联社2月7日讯(编辑 杨斌)理财收益的下滑趋势进入2025年后仍在延续,叠加年末取现等因素影响,1月理财规模下降了约2000亿元,与往年的季节性变化相反。业内预计,2025年新发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可降至2%以下。为应对极致的“收益荒”,理财在拓展多资产外,也可能会加强与公募基金的合作。

  理财规模“旺季不旺”,业绩基准持续下滑

  根据普益标准的数据,1月银行理财规模下降了约2000亿元,存续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回到约29.4万亿。

  一般而言,季节因素会使年底理财规模大幅下行,而来年一月规模又重返增长轨道。国信证券金融业分析师孔祥指出,去年12月理财规模下行幅度低于预期,而今年1月份理财规模反下降,理财规模表现出“淡季不淡,旺季不旺”的特点。

  对于“淡季不淡”,核心在于部分理财子尤其是股份行理财子规模冲量,加大了产品让利和旺季营销。“旺季不旺”则体现在监管近期督促理财加大整改,尤其取消收益平滑、收盘价估值等方法,使得近期理财大幅下调了收益报价基准。通过调整业绩基准,理财公司可以更好地管理投资者预期,缓解因市场波动带来的赎回压力,但也会短期影响规模增长。

理财规模“旺季不旺” 新发产品业绩基准下限未来或降至2%以下

  普益标准的数据显示,存续开放式固收理财产品在2024年末的近1年收益率平均水平降至2.98%,在1月末已降至2.86%,而1月新发封闭式产品和开放式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分别只有2.71%、2.37%。

  分产品来看,1月现金理财产品规模至少下降了4000亿元,为理财产品年初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。法询金融研究员古佳豪表示,现金类产品规模下降因此前下降趋势叠加年末取现、母行负债短缺等因素。

  2024年4月禁止手工补息,导致银行理财产品的现金存款类资产下降;10月各大银行开启新一轮下调定期存款利率、11月底同业存款自律新规实施,导致现金类产品收益进一步降低。据法询金融统计,现金类产品收益率从2024年初2.39%降至2025年初1.6%.

  孔祥预计,受债券收益率下滑和同业存款收益下调影响,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将在2025年进一步下行,新发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大概率下降40-50BP至2%以下。

  2025年或上演极致“收益荒”,理财资产多元化仍面临挑战

  华西证券宏观固收团队认为,2025年理财规模有望继续增长,理财收益仍有竞争力,存款脱媒现象或将持续,为理财规模扩容提供支撑。不过,在规模增长的过程中,资产配置成难题,2025年或上演极致“收益荒”。

  低利率环境带来的“资产荒”、“收益荒”,是去年以来理财行业一直面临的难题,多资产、多策略是一大应对方式。

  孔祥认为,业绩基准下限下调并不意味着理财公司对高收益资产断舍离,这要求理财公司更加注重投资策略的优化和创新,以在保持估值稳定性和流动性同时寻求更高收益机会。理财既可以挖掘固收类资产中有补涨机会的品类,如长久期信用债、金融债;也可以探索权益及另类资产品种配置,如红利和Reits。

  1月23日,证监会等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》,聚焦公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,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可参与上市公司定增,在参与新股申购、上市公司定增、举牌认定标准方面,给予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。

  不过,理财资产多元化仍面临挑战,这不仅与银行理财客户的风险偏好整体较低有关。

  国盛证券固收首席杨业伟指出,从2024年理财投资来看,投资债券和存单比例进一步提升,债券中主要增配信用债。这符合理财的资源禀赋优势,但资产结构也更为集中于债券,特别是信用债,理财在资产多元化总量上变化有限。

  华西宏观固收团队认为,理财与公募基金的合作可能会更加紧密。一方面,理财或继续强化短债基金的流动性管理功能;另一方面,理财可能还希望借助公募基金的投研优势与交易能力,拓展投资策略和收益来源,例如通过投资中长债基的方式,间接配置高等级长久期信用债等,而当市场出现调整时,又能借助基金申赎的灵活性,及时控制风险。

有话要说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