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海外 > 正文

“总有人想掌控我的手机”

  • 海外
  • 2024-12-26 00:50:03
  • 7

隐私保卫战。

“总有人想掌控我的手机”

作者 | 黄昱

编辑 | 周智宇

十七年前,苹果发布iPhone,将手机带进智能时代。十七年过去,AI手机时代到来,各大手机厂商火力全开,但曾经作为领头羊的苹果却在中国市场缺席。

眼瞅着2024年进入倒计时,苹果似乎还在“货比三家”。近日,有消息称,苹果正在与腾讯和字节跳动商谈,将两家公司的AI模型整合到在中国销售的iPhone中,但谈判仍处于早期阶段。

早在年初时,外界就曾传闻苹果在寻求中国本土大模型合作方,彼时在AI大模型上商业化进展最快的百度成为种子选手。但苹果一直没有拍板,至少有六家公司有谈判传闻,除百度外,还有阿里巴巴、百川智能、字节跳动、月之暗面、腾讯。

苹果迟迟未能定下中国AI大模型合作方,除了有对合作方AI技术能力的考量外,也与部分合作方在数据隐私安全、商务合作模式等问题上存在分歧。

AI大模型在给手机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,重塑人机交互方式的同时,也在改变过去移动互联网生态中,APP开发者作为数据控制者的角色定位,以及改写手机应用的商业生态。

面对诸多利益和挑战,手机厂商、APP开发者、第三方云端AI厂商将展开一场激烈的博弈,但数据隐私最终的控制权还是应该属于使用者自己。

入局

AI有望驱动新一轮手机换新潮,2024年是公认的“AI手机元年”,没有任何一家厂商敢在这场AI竞赛中缺席。

在这条赛道上,三星打响了AI手机第一枪,华为、OPPO、荣耀、vivo等接连发力,姗姗来迟的苹果,在今年6月份才对外发布了苹果智能的规划,直到12月12日,作为苹果智能重要“外援”的ChatGPT才正式接入。

在中国市场,由于ChatGPT并未进行备案和上市,出于合规需求,苹果急需尽快为苹果智能找到合适的中国大模型厂商。

苹果之所以未能与百度达成合作,有市场消息称,主要是双方在技术和数据隐私问题上存在分歧。据悉,百度希望能够保存、分析iPhone用户的数据,以此进一步优化AI模型,但苹果不希望把用户数据用于AI训练。

对大模型厂商来说,进入苹果终端非常有诱惑。东北证券指出,大模型公司的高额投入暂未完成商业闭环,迫切需要AI的应用创新,而大模型的终端部署落地可以帮助其迅速抢占市场份额,建立用户基础,为进一步商业化变现创造条件。

端云协同是如今AI手机大模型部署的主流方案,端侧负责算力较低的AI工作,如翻译、图片编辑、本地搜索,在成本和隐私安全等方面占优;而云端负责高算力的情景,如文生图、视频编辑、在线搜索,能更高效地利用资源并提供更智能的体验。

根据苹果发布的文档,苹果智能背后的模型有三层:第一层是自研端侧模型(Apple On-Device),这是一个拥有30亿参数的小模型。第二层是自研云端巨擘(Apple Server),是基于服务器的更大的语言模型。第三层,则是“外援”,即外部模型。

在端侧大模型的部署上,和苹果一样,各大手机厂商基本以自研为主,而在云端,手机厂商则主要有两种路径,一是自研AI大模型,如华为、vivo,二是引入第三方AI大模型,除了苹果外,还有荣耀、三星、OPPO、小米。

然而,相较于传统智能手机,AI手机尚未做出突破式的创新,离成为自主感知、自主决策执行、具备数字人格的 AI Agent(智能体)还有很大差距。

因此,第一批用上AI手机的用户尚未被真正种草。近日,SellCell的一项调查显示,73%的苹果智能用户和 87% 的三星智能用户认为,AI对手机体验几乎没有任何价值。

AI手机要想正为真正的AI Agent,除了要更自主感知外,还需要打通第三方APP、打破单个APP的数据割裂,构建起接入第三方APP的AI生态。

为了达成这一目标,市场上现有两条技术分支:一是意图框架,需要第三方App授权,但技术相对成熟,硬件算力要求低;二是,纯视觉方案,无需授权,但技术仍有待提升,硬件算力要求更高。

目前来看,华为、苹果、谷歌等重依赖意图框架策略,vivo和荣耀则是意图框架与纯视觉方案两手抓,但vivo侧重意图框架,荣耀侧重纯视觉方案。

无论最终选择那一条技术路线,各大手机厂商都指向了一个终极目标,那就是要让AI Agent能全面接管你的手机。

挑战

AI手机成为AI Agent的路上困难重重,除了技术方面的挑战外,还会面临数据隐私安全问题,以及APP生态重塑带来阻力等。

数据隐私安全一直是AI大模型发展以来备受关注的问题。

兴业证券分析师指出,AI Agent 需要对用户的数据,各家APP的服务有全局的掌握、理解与调度,单一APP难以获得足够权限进行操作,因此,未来手机的AI化,将会是手机厂商与拥有生态数据的应用共同协作的成果。

端侧AI将打破传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秩序。

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中,APP开发者一般会被视为数据控制者。而随着终端AI时代的到来,终端厂商将通过布局端侧AI掌握全局信息,更需要将数据发送到第三方云端进行处理,其数据控制者的角色也将是确定的。

然而,当前端侧AI手机的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,终端厂商与APP开发者、第三方AI服务提供者在数据安全上的责任关系并不十分明确,这显然不利于解决数据隐私安全问题。

更值得一提的是,采用纯视觉方案的AI Agent可以在无需第三方APP授权的情况下,模拟人类操作手机,例如,荣耀发布的YOYO智能体手机,可以支持通过一句话轻松点外卖的功能。

有开发者告诉华尔街见闻,纯视觉方案可以简单理解为读屏和模拟用户点击的方案,而国产安卓厂商读屏方案主要有两条技术路径:一条是通过录屏的形式读取屏幕信息;另一条是API Hook(API钩子)形式,这二者都需要获取无障碍等系统级权限。

无障碍权限原本是安卓系统给残障人士设置的特殊端口,可以帮助用户实现朗读屏幕、语音控制点击等。

一旦AI手机被无障碍权限“加持”,在读屏+API Hook双管齐下,就能让AI充分理解用户手机里的内容、完成不经App许可的功能调用,但同时也存在暴露屏幕上用户个人隐私信息的风险。

此外,大模型训练需要大量的数据,接入手机系统侧的大模型不仅将成为AI手机的“灵魂”,更可能获取用户系统侧的全部数据,这一过程中用户数据隐私安全将如何得到保障,是AI手机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。

尽管各大手机厂商纷纷强调在布局端侧AI时对隐私安全的重视,但还是难以平息外界的质疑。

在苹果宣布将与OpenAI合作时,特斯拉CEO马斯克也一口气连发多条推文炮轰,指责苹果“出卖用户数据”,并表示如果苹果在操作系统层面整合OpenAI,那么苹果设备将在旗下公司被禁止使用。

除了数据隐私安全的问题外,任何技术变革势必会打破既有的产业生态,这也会在第一程度上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阻碍。

在AI Agent为“指挥官”的生态下,手机厂商无疑将拥有比过去更大的APP推荐权。有业内人士认为,在应用市场“苹果税”、“安卓税”之后,在终端AI时代,为了获得手机厂商的优先推荐,可能形成类似竞价排名的模式。

AI手机的时代才刚刚开始,相关商业合作模式和数据隐私保护的责任边界都仍在探索阶段。但AI手机的“GPT时刻”或许很快就会到来,在未来的数年内,软硬件行业生态都将被重新改写。

面对这一时代洪流,所有人都无法置身事外,必须共同推动行业朝着更健康、长久的方向发展。

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

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,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、财务状况或需要。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。据此投资,责任自负。

有话要说...